迄今为止,只有美国的政治和经济选择才能真正推动去美元化,推动其他国家或多或少地取代积累的美元。至少在短期内,如果没有政治或经济地震,不会出现世界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化,很难想象美元的作用会真正受到质疑,更不用说它的使用会无效。
布雷顿森林协定使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迅速传播和采用成为可能,根据该协定,美元的价值与黄金的价值挂钩,并且美元与石油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因此石油美元一词,总是出现在全球交易最多的原材料的交易规则中。
美元已死,美元万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元作为调节世界贸易的手段和货币储备工具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官方统计数据毫无疑问地表明了美元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约59%的世界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64%的全球债券债务以美元计价,58%的国际交易支付除欧元区内的贸易外,均以美元进行,全球贸易约一半以美元结算。
布雷顿森林协定使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迅速传播和采用成为可能,根据该协定,美元的价值与黄金的价值挂钩,并且美元与石油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因此石油美元一词,出现在全球交易最多的原材料的交易规则中。然而,在近两年地缘政治冲突爆发的背景下,“去美元化”一词开始被频繁流传,即各国与美元保持距离,以降低与美元挂钩的政治和经济风险。
去美元化话题从未像 2024 年那样引起如此多的共鸣。 6月,有传言称国际商业交易结算中可能大幅减少美元的使用,又有传言称沙特政府无意续签与美国的石油价格以美元计价的协议,这无疑将有效地导致石油美元体系即将崩溃。十月底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期间,美元霸权受到进一步打击,因为许多分析人士相信,参与国将提出一种能够取代美元作为贸易结算工具的共同货币。
尽管去美元化在理论上似乎很容易实现,但美元“现状”受到质疑的说法似乎没有任何依据。撤资美元不可能立即大规模实施,因为可能发生的金融和货币冲击将影响世界各国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和货币储备的价值。货币储备的去美元化进程早已开始,并且随着以美元计价的份额稳步下降而逐渐减少。事实上,自2000年代初以来,以美元计价的世界储备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从占总量的70%下降到60%。然而,对不久的将来的预测并没有预见到高替代率,甚至不会加速,因为预计未来 25 年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15% 至 20%。
与此同时,我们还目睹了美国政府债券的撤资和黄金储备的相对增加,世界各国央行开始以高于过去平均水平的速度积累黄金储备。美联储的高利率货币政策已经并正在推动各国出售UST以缓解本国货币兑美元的疲软,以至于如今外国央行“仅持有”3.4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约占总数的14%。在人们对这种最贵金属重新产生兴趣的推动下,黄金的强劲升值只是减缓了各国央行新一轮的淘金热,以至于仅在 2024 年第三季度,净购买量就达到了 909 吨。
然而,考虑到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作用,去美元化似乎根本还没有开始。分析通过 SWIFT 线路进行的交易数据,不包括欧元区内的交易,美元的使用甚至有所增加,从 2019 年的 45% 上升到 2024 年 9 月的 58%,抢走了欧元本身的市场份额。
即使在全球范围内,这种趋势似乎也更加突出。尽管人民币的使用大幅增加,但其所占比例仍低于 10%,而美元的使用似乎优于欧元,欧元占支付总额的比例从 34.5% 下降至 13% 。
地缘政治和经济事件共同推动了去美元化进程。
地缘政治和经济事件共同推动了去美元化进程。一方面,对俄罗斯的制裁、冻结俄罗斯央行在海外持有的资产以及挪用同一冻结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削弱了许多国家对美元作为工具的信心和情绪。另一方面,美国的高通胀和公共债务不断增加,加速了美元本身购买力的丧失。举个例子,1950年的1美元相当于2024年的13.10美元,有效地使美元的累计通货膨胀率达到1209%。
关于去美元化的争论似乎主要集中在国际商业交易中取代美元的过程上,因为人们相信,通过限制美元的流通,美元的扩散和采用就会自动受到限制。因此,去美元化进程往往与采用“替代”货币相关联,首先是人民币,然后是金砖国家货币,现在还有 CBDC(央行数字货币),它们能够取代美元并取代美元。失去了“世界货币”的地位。许多人猜测,鉴于中国的工业潜力,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可能会急剧增加。然而,尽管中国首次尝试增加人民币的全球扩散,使其成为第四种用于贸易的货币,但中国似乎并不真正有兴趣失去对其货币的控制,而恰恰此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自由交易可能会成为一种可能。于是注意力转向了金砖国家,早在2022年,许多分析师就开始猜测和预测金砖国家将推出一种共同货币,称为R5(根据金砖五国货币的首字母:卢布、人民币、卢比、雷亚尔、兰特)。根据猜测,R5 将锚定于一篮子原材料和大宗商品,这应该能保证其潜在价值,就像黄金与美元的情况一样。然而,共同货币的主要问题仍然是采用这种货币的国家需要将其部分金融、货币甚至财政主权让与或至少委托给第三方,由第三方控制和管理货币本身。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不提出与欧元的类比,欧元在推出之前也被视为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取代美元的替代货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似乎反而屈服于美国货币。
最终,人们假设一旦国家数字货币推出,就可以实现去美元化,但其实施项目大多仍处于萌芽阶段,只有在某些情况下已经实施了试点项目,以验证这些新货币的适用性和使用性。
迄今为止,促进国际贸易去美元化的真正工具是通过使用其他国家货币并对其监管。
迄今为止,促进国际贸易去美元化的真正工具是通过使用其他国家货币进行监管。俄罗斯被排除在SWIFT之外促使该国推广卢布的使用,以至于根据俄罗斯央行2024年8月公布的数据,卢布使用占出口额的43%,2024年下半年达900亿美元美元,同期进口额的 24.5%(相当于约 380 亿美元)以卢布结算。然而,如果不开发新的支付和信息传输系统,规避在商业交易中使用美元是不可行的,而新的支付和信息传输系统是规避或至少限制美国银行参与支付结算所必需的。金砖国家在喀山峰会的最终宣言中,希望按照金砖国家跨境支付倡议(BCBPI)继续发展本国货币结算,又称BRICPay,是一个去中心化、独立的系统付款消息。
如今,SWIFT 已经有了真正的替代方案。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开始开发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TFM),截至2023年底,已有557家银行和公司接入该系统,其中159家非俄罗斯实体。中国还开发了自己的系统——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CIPS),2023年处理交易量约65亿笔,交易总额17.09万亿美元,近两年较2022年分别增长50.29%和27.27%。
迄今为止,只有美国的政治和经济选择才能真正推动去美元化,推动其他国家或多或少地取代积累的美元。至少在短期内,如果没有政治或经济地震,没有世界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化,很难想象美元的作用会真正受到质疑,更不用说它的使用会无效。然而,从长远来看,美元确实可能被 CBDC 取代,或者由于其他货币的更多使用而导致其作用减弱,但美元的极高流动性仍然使其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世界市场上88%的货币交易都与美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