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卢西亚诺·拉里韦拉

教宗方济各在最近访问蒙古期间,在对各国元首的讲话和普世宗教间会议上发出了一系列信息,谴责缺乏多边或多极化的国际治理。 必须和平解决冲突,必须促进社会正义,反对腐败和侵犯人类尊严的行为。

如果各国领导人选择与其他国家会面和对话的道路,那么他们肯定会为结束冲突做出决定性的贡献

对于方济各来说,战争是“魔鬼的产物”,教宗以各种方式在不同场合表达了这一观点。 但在此次的蒙古使徒之旅中,教宗所用的词汇风格有所不同。 在此次为期五天(8 月 31 日至 9 月 4 日)的对蒙古的访问中,一大特点是 于9 月 3 日举行的与其他 11 名宗教代表的和平会议。

藏传佛教是蒙古国的主要宗教,约有 40% 的人口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在受到藏传佛教高级代表的欢迎致辞后,萨满教(成吉思汗帝国的宗教)、伊斯兰教、蒙古福音派联盟、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唯一的女性)、印度教、犹太教、莫斯科宗主教区东正教(基里尔大主教来到了蒙古首都祝福教区教堂的建成)、日本神道教、巴哈教代表们做了简短发炎。 最后教宗方济各用意大利语进行了大约18分钟的演讲。

教宗重申,“宗教传统以其独创性和多样性,有着为社会服务的巨大潜力”, 并总结道:“如果各国领导人选择与其他国家会面和对话的道路,那么他们肯定会为结束继续给许多人民带来痛苦的冲突做出决定性的贡献”。

和谐是不同现实之间建立起特殊关系,它们没有取代彼此,也没有将对方标准化,而是尊重差异

接下来,教宗提到了古帝都哈拉和林所体现的“美德”,并向所有信徒发出呼吁。 在哈拉和林,“有属于不同‘信仰’的礼拜场所,这正是对“和谐”一次的阐释。 和谐一次,有着典型的亚洲特点。 不同现实之间建立起特殊关系,它们没有取代彼此,也没有将对方标准化,而是尊重差异,尊重共同生活的利益。 我问自己:除了信徒之外,还有谁更适合被召唤为创造和谐而努力呢?”

因此,“和谐”,若用实实在在的利他主义来衡量, 那就是和平的同义词,是美的同义词。 相反,“封锁、单方面强迫、极端主义和意识形态强迫则会破坏兄弟情谊,加剧紧张局势,损害和平”。 因此,宗教应为世界带来这种和谐:“丰富人类,帮助人类在追求福祉的旅程中不因短视的利润而迷失方向”。

特别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亚洲可以提供很多东西,而位于这片大陆中心的蒙古拥有伟大的智慧遗产,在这里传播的宗教为创造这些遗产做出了贡献”。 教宗认为蒙古智慧有十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尽管面临消费主义的诱惑,仍与传统保持良好关系; 尊重老人和祖先——今天我们多么需要他们和年轻人之间的团结,祖父母和孙子之间的对话! 然后,关心环境,我们共同的家园,另一个当前的巨大挑战:我们生活的环境已处于危险之中。 我想再重复一遍:内心的静谧和反思,是当今世界许多疾病的精神解药。 健康的节俭; 热情好客; 抵制对事物依恋的能力; 团结; 对简单的欣赏。 最后,具有存在主义风格的实用主义,能顽强地为个人和社区谋求利益”。

不要混淆信仰和暴力,不要混淆神圣和强迫,不要混淆宗教道路和派系主义

与其他宗教代表一样,教皇也以蒙古游牧民族的蒙古包为象征,丰富宗教的内涵。他说:“事实上,蒙古包代表着人类的空间:家庭生活在其中,是友好交往、相遇和对话的地方,即使有很多人,也会为他人腾出空间。此外,它是蒙古领土广袤无垠中容易识别的一个地标;对于那些迷失方向的人来说,它是希望的源泉[…]。然而,除了人类空间外,蒙古包还唤起了对各种宗教的开放。这个住所的精神维度通过向上开放来体现,光芒从高空一点普照大地[…]。圆形空间中的人类生活与高空的圣神相连,引导其完成精神使命”。

随后,教皇恳求所有信徒,“不要混淆信仰和暴力,不要混淆神圣和强迫,不要混淆宗教道路和派系主义[…]。像蒙古这样信仰民主价值观的多元社会中,每个宗教机构,只要得到民事当局的正式承认,就有义务,并且有权力,以尊重他人的良知为前提,为大众福祉做出贡献”。

接着他说:“教皇确认,‘天主教会希望以坚信的态度进行全面基督宗教对话,跨宗教对话和文化对话’。然后他立刻澄清了他对‘对话’的理解。实际上:“对话与宣扬不是对立的:它不是为了扁平化差异,而是有助于理解差异,保留其原创性并使其能够相互对话,以实现真正相互丰富”。因此,通过对话,“我们可以在天赐的幸福中,找到人类在地球上行走的关键”。

选择一个位于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亚洲国家,这两个国家都是核大国,曾争夺过蒙古的控制权,这并不是偶然

讲话最后,教宗重申了宗座蒙古之行的座右铭:“共同希望”。 在一个“充满冲突和不和谐的世界”中,这似乎是乌托邦; 然而,最伟大的事业都是秘密开始的,其规模几乎难以察觉。 大树是从隐藏在大地里的小种子长出来的。”

之所以说出这些话,是因为方济各在国际层面上负有责任,既作为具有全球责任的宗教领袖,又作为国家元首,虽然国家规模不大,但有平等的机会参与重要的国际机构、多边论坛以及双边外交关系。 因此,这次使徒之旅的教牧意义和地缘政治意义不应被削弱。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皇在宗教对话和跨宗教对话中的话语深度,有必要将其放入前一天他向当地当局、民间社会和外交团体发表的演讲背景中。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梵蒂冈在蒙古也强调了其外交行动的核心:保护和促进宗教自由,不仅仅是为了基督徒。这一信息通过温和、谨慎和安抚的方式也传达给了北京和亚洲其他地方。

首先,选择一个位于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亚洲国家,这两个国家都是核大国,曾争夺过蒙古的控制权(以及反对日本对蒙古内政的干涉),这并不是偶然的。教皇本可以因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而无限期推迟他的旅行,但在蒙古,他(间接地)提到了“他的”禁止核武器使用的条约以及天主教教义要求加强对死刑的禁令,以及对“核威慑”的反对。宗教倡导和非暴力文化的推广都促进了这两个禁令的颁布。

教宗指出,蒙古 “凭借其广泛的外交关系网络、积极参与联合国事物,推动人权与和平事业的进步,它在伟大的亚洲大陆的中心和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蒙古反对核扩散、向世界展示出了自己无核武器国家的决心:蒙古不仅是一个实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民主国家,而且致力于为世界和平发挥作用。 此外 ,可喜的是,死刑不再出现在蒙古的司法系统中。” 同时教宗指出,为了避免核危机升级,乌克兰必须立即停火。

在这次演讲中,方济各没有错过提及伟大蒙古帝国史诗的机会——当然不是为了重新赞美部落主义、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就像他对个人主义提出质疑一样)——而是强调:“你们的祖先具有非凡的能力,承认构成广阔帝国领土的各个名族人民的优点,并让他们共同为发展服务。 这是今天再次值得重视的一个例子。 愿上天保佑,在被太多冲突蹂躏的地球上,也能按照国际法重建曾经的蒙古的太平盛世,创造一个没有冲突的世界。 正如蒙古的一句谚语所说,‘乌云散去,天空依旧’:让战争的乌云过去吧。” 俄罗斯和中国是这部史诗的领土继承者,也许是理想的继承者,它们被要求保护包括蒙古人在内的本国公民,并与联合国安理会其他常任理事国一起推动杜绝战争,解决政治和经济问题,推动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此外,教宗再次从蒙古汲取灵感,强调多边“外交武器”是不可或缺的,必须立即启动。 事实上,乌克兰战争(至少)将通过政治手段在中长期内结束。 宗教长期以来也一直承担着外交(而不仅仅是非正式)任务。

为此,教宗在返回意大利后举行的行程结束新闻发布会上,在被问到乌兰巴托是否可能成为欧洲和亚洲之间国际对话的平台时表示:“我想是的。而且蒙古国有一个有意思且可以促进对话的特点,恕我冒昧地称之为‘第三邻国的神秘感’,这让你可以继续推行第三邻国政策。乌兰巴托是一个远离大海的国家的首都,你们的土地位于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大国之间。因此,你们的神秘之处在于可以尝试与其它“第三邻国”进行对话:这不意味要蔑视这两个大国,而且蒙古与两者都有良好的关系,而是应寻求普世价值,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价值观,也从别人那里接受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引导两者进行对话。”

总之,值得一提的是“教皇的政治外交”所强调的另外两个主题,教皇引用的蒙古的当前和传统两个象征让人回想起这两个主题。 第一个是腐败,这与去年冬天的煤炭丑闻有关,丑闻涉及挪用公共资金和非法出口,当时公众抗议活动威胁到了乌兰巴托的权力宫殿。 为此,教宗在向当局发表讲话之前,首先向信徒发出呼吁时宣称:“宗教[……],当它们提及其原始的精神遗产并且未被宗派偏差所腐蚀时,是建设健康和繁荣的社会的可靠的支持,信徒们努力确保全民生活和政治规划越来越多地服务于共同利益,同时也构成了对腐败这一危险蠕虫的屏障。 腐败在各个方面都对任何人类群体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助长了功利主义和不择手段的心态,使整个国家陷入贫困”。

第二个主题是环境保护。 在这次讲话中,教宗没有提及蒙古首都拥有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悲惨记录,他坚持说:“您的智慧,您人民的智慧,沉淀在一代又一代谨慎的饲养者和耕种者身上,永远小心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今天对那些不想封闭思想只为寻求短视的利益,希望将一片仍然丰饶的土地交给后代的人来说,蒙古的经验值得借鉴。 蒙古包是当今可以被定义为智能和绿色的生活空间,因为它们用途广泛、多功能且对环境的影响为零。 此外,蒙古萨满教传统的整体愿景和佛教哲学中推导出来的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代表了为保护地球这一紧迫的挑战做出了有效贡献”。

方济各谴责缺乏多边或多极化的国际治理,以和平解决战争; 争取社会正义,反对腐败和侵犯人类尊严的行为; 保护环境,这些挑战将出现在宗座即将出版的劝诫中。 该书将于明年 10 月 4 日出版,纪念阿西西圣人的礼拜仪式,更新通谕《愿祢受赞颂》(Laudato si’)。 教皇呼吁构建一个新的人类生态共同体,呼吁个人,人民,国家一起走智慧之路,共建充满希望的未来。

耶稣会成员,经济学家

卢西亚诺·拉里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