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崛起势不可挡

到2030年,印度的GDP将超过德国和日本。在这个选举长达6周的国度,其独具特色的经济探索增加了该国的吸引力,但同时需要面对古老的矛盾和新的挑战

印度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在西方纬度地区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年复一年地面临着在民主规则框架内维持一个大型国家的情况,这是邓小平能够省去的“奢侈”。

1951 年,对于独立印度的第一次选举,《伦敦泰晤士报》毫不掩饰地尖酸刻薄地指出,这将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选举。然而,印度最近几周举行的奇迹已经是自1951年以来的第十八次了……印度的奇迹是由无数的子奇迹组成的:在广泛传播的灵性背景下,存在着数十种宗教,其中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白热化只是主要的比较;具有莫卧儿血统的北方与具有德拉威血统的南方之间的种族、宗教和经济对比仍然是该国发展的标志;一些邦的人口密度巨大,主要是北方邦,拥有超过 2 亿居民,相当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人口总和; 40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巨大的社会差距,例如阿达尼(Adani),这只是众多例子之一,一天的收入比他数百万同胞一生的总收入还多; 一个极度磨损的联邦体系,将中央政府降格为一颗遥远的星星。然而它仍然举行选举……

他们说,这是一个奇迹。许多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想象一下,如果种姓的概念被阶级的概念取代,会发生什么。这两个相似的名词,但却有着天壤之别:印度会立即爆炸,埋藏在自己的矛盾之下。在一个混合时代,地缘政治发现自己无法放眼长远,因此戴着短视眼镜,在专家圈子里,我们经常听到有关“中国世纪”或最近的“印度世纪”的谈论。然而,更有可能的是,在这个已经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是一个无人的世纪,比尔·克林顿总统的前顾问查尔斯·库潘大约十五年前以极高的才华写下了这个世纪——《无人的世界》。

但这并不是评价印度的正确标准:无论我们如何定义我们生活的时代,印度都完全有权进入领先的探险家行列。不仅GDP去年已经超过英国,在大型经济体中排名第五,预计年底将超越第四名德国和第三名日本。十年之内,印度即将进入世界经济“十强”。高盛预测,到2075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融时报》权威人士马丁·沃尔夫表示,到2050年,印度的购买力将比美国高出30%。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失败之后,很少有人相信印度象最终穿上了短跑运动员。

为什么衡量印度如此困难?为什么它不让自己融入达沃斯和切尔诺比奥会议与会者的原声摘要中?因为它是普遍意义上的“一体性”的家园,不能仅从地缘政治或地缘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就经典权力尺度而言,它既太多又不够。相反,印度一定要用长曝光胶卷拍摄,否则拍出的照片会显得模糊。在殖民国家的控制室里,《经济学人》冒着风险总结和颁布法令:充满活力和民族主义自豪感的“印度时刻”已经到来。除此之外,还应该补充一个英国人不具备的特点,但意大利人却很擅长,即“jugaad”,即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凑合艺术。 毕竟,我们谈论的是古尔克兰·达斯(Gurchran Das)在本世纪初所写的国家,“印度在夜间,当政府睡觉时成长,” 这表明他的国家尽管国家虚弱且效率低下,但仍在增长。这是印度混乱的民主制度与中国僵化的独裁制度的众多区别之一。

毫无疑问,印度大象正在向前驰骋:不仅有经济增长(今年将超过7%)、中产阶级的崛起、城市化的加速、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全球第四大支出),莫斯科和华盛顿的特权通道,唯一能够在东西南北之间航行的记录正在成倍增加:世界上第一个信息通信技术出口国家(班加罗尔的技术中心价值1000亿美元,未来十年内将达到 2500亿美元)。药品领域排名第三;标普500指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中有25位是印度裔,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标志,这在才华横溢的印度央行行长锡克教徒阿贾伊·班加(Ajay Banga)身上就体现出来了;人口红利——将持续未来50年——由6亿未满25岁的年轻人保证(平均年龄为28岁,而美国为38岁,中国为39岁,欧洲为46岁);英语作为车辆语言的广泛使用;独立的法律体系(法治);许多领域的数字基础设施比美国先进;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将业务从中国转向印度,首先是苹果公司,到 2030 年,该公司 50% 的 iPhone 将在印度生产;作为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印度银行的估值高于美国同行:HDFC 银行的市值为 1,710 亿美元,是全球第四大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表示,从现在到本世纪末,仅印度就将确保全球经济增长 20%。印度拥有 9 亿互联网用户,用户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更不用说新德里正在天体政治中为自己开辟空间——太空竞赛——这会让印度的冯·布劳恩维克拉姆·安巴拉杰感到自豪,他的继承人将探测器降落在月球的南极点,这是第一个在月球南极着陆的探测器,太空探索预算相当于美国太空预算的 6%。不要忘记其规模:每年售出 50 亿张电影票和 70亿 张火车票:《纽约时报》写道,印度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而且是“最大的一切”,这并不奇怪。

但即使在印度奇迹中也布满了陷阱。城市污染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之一,德里今天也许是你可以呼吸地球上最糟糕空气的首都。与当地合作伙伴组建合资企业的强加限制阻碍了不少大型跨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尽管每年有 150 万工程师毕业,但基础教育仍然不足(平均受教育6.3 年)。不断升级的宗教紧张局势意味着许多地雷即将爆炸。更不用说印度经济仍然以服务业为主,而不是制造业,这反而保证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莫迪的印度制造(“从农场到工厂”),应该工业部门对GDP的贡献从15%提高到25%,目前停滞在20%。信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行业的竞争优势只能为数百万人创造就业机会,反而使人口红利变成危险的回旋镖,导致大量工人进入非正规经济,因为该行业被适度定义为非法工作。 还要牢记其他四个障碍:不到三分之一的女性工作;到2030年,将有超过1亿人进入就业市场(每月超过100万人);从事农业的 40% 人口的贡献仅占全国 GDP 的 15%;该国南北之间的差距更加突出,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在南部5个邦中占少数,而在那儿有主要的国际公司、最引人注目的初创企业和大型大学的校园。

因此,印度是一张可以理解的照片,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滤镜:在某些方面它倾向于浅色,而在其他方面则倾向于深色。然而,我们决不能被愚弄:在阿丹·图兹所描述的多重危机所笼罩的世界中,印度对未来的渴望盛行:其软实力征服并继续令人着迷。莫迪总理的经济战略——创建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投资尖端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数字福利——正在发挥作用,并且符合一个相信自己的奇迹和命运的年轻国家的主流自豪感。

谈到未来:2021年接管破产的印度航空的塔塔集团敲定了历史上最大的订单,购买或选择220架波音和250架空客飞机,赢得了拜登总统和马克龙总统的永远感激。到2030年,印度中产阶级每年出国旅游花费将达到1400亿美元,游客数量将达到5000万人次,2040年将增至8000万人次:这一数字将改变全球旅游业的特征……

前意大利驻印度和罗马教廷大使

丹尼尔·曼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