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卸任的总理连任的选票数少于预期。印度的世俗民主拒绝了建立一个全印度教国家的计划。印度的竞赛再次以增长、发展和就业为基础
印度在疲惫不堪的选举过程结束后开始举行民意调查,结果给即将卸任的总理内伦德拉·莫迪带来了糟糕的结果。对于印度人来说非常好,他们表现出了对民主的热爱;对世界来说,特别是对那些在这个漫长的选举年中仍然必须投票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民主无论在哪里只要扎了根就很难被替代。
6.4 亿印度人参加了投票,占有权投票者的 66%:印度教徒、穆斯林、基督教徒、高种姓、低种姓和达利特人,无种姓的人,在一场分裂的选举活动结束时,这场选举甚至涉及了印度最偏远的地方,数以百万计的村庄遍布整个次大陆。人们在可怕的热浪下排着长队耐心等待。这个结果让刚刚以微不足道的比例更新欧洲议会的欧洲选民脸色苍白,甚至有点羞愧:欧洲民主运动的真正衰退。
进展如何?莫迪是印度人民党无可争议的领导人,该党不仅是印度最大的政治团体,而且是拥有 1.8 亿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治团体,他获得了第三次任期,就像在他之前的祖国之父贾瓦里尔·尼赫鲁一样。但这对莫迪来说是唯一的好消息。事实上,人民院在新议会中远未达到 400 个席位,正如整个色彩缤纷的民意调查机构所预测的那样,人民院获得了 292 个席位,仅够微弱多数,距离绝对多数席位还很遥远。反对派力量组成的异质联盟,名字拗口,但其缩写“I.N.D.I.A.”给选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由第六代王朝政党拉胡尔·甘地领导的复活的国大党领导下,赢得了 232 个席位。这是一场重要的战斗。如果它不能给自己一个统一的形象,它就会被拖入无关紧要的境地。然而,它是否能够从“反对”转向“支持”还有待证明。摆在它面前的路是漫长而坎坷的。
对于 I.N.D.I.A. 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胜利。这是印度人民党和“莫迪拉吉”——在民族宗教基础上重建印度的想法——的失败。我们不喜欢夸张,但很难不认为这是总理的滑铁卢。莫迪和他的政党在各个地方都失去了阵地,从其自然选区开始,即所谓的印地语地带的各州,以及北方欠发达的州,例如人口最多的北方邦,有2.4亿居民。在莫迪所在的瓦拉纳西,他的选票从上次选举时的50万张降至15万张。这还不是全部:政府内阁的 20 名部长失去了席位,人民党甚至在阿约迪亚失利。去年 2 月,在一座原有的清真寺被夷为平地后,总理为罗摩神神庙举行了落成典礼。在那个地区,这个席位属于达利特人。
传统上,印度政治在定义其形象的两大主题之间摇摆:宗教身份和种姓。莫迪选择专注于前者,在一个拥有千面、无数民族和宗教的国家,他输了。正如他所说,这个伟大的计划是让印度成为一个全印度教的国家,就像穆罕默德·真纳 (Mohammad Jinnah) 1947 年对巴基斯坦所做的那样,将巴基斯坦建立在伊斯兰教基础上。
号召对自己进行公投——“相信莫迪的保证”——将竞选活动建立在两极分化、反穆斯林宣传、个人崇拜——一个国家、一位领导人的基础上,但这一切尝试并没有得到回报。他是一位茶叶商人的儿子,出身于卑微的榨油工阶层,他感到自己肩负着让印度恢复伟大的使命,但他在集会上重申,这种使命被大亨统治、殖民主义和联邦主义偷走了。他自诩不是一个生物人,而是上帝和他的大祭司的使者。
在前两次任期中,莫迪逐渐破坏了一个国家大陆的基础,其中“kal”一词既意味着昨天,也意味着明天,这让人想起奥威尔1984年的小说“控制过去的人就控制了未来”。本质上,莫迪正在重复英迪拉·甘地的错误,英迪拉·甘地在1975年将宪法暂停了21个月,并在1977年不仅输掉了选举,还失去了席位,并在84年被暗杀。该国政府正在走向一种不自由的民主形式,不尊重权力划分、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这破坏了印度世俗的基础。
权力的集中为莫迪起到了令人钦佩的作用,成为印度大象上升到世界经济顶峰的跳板。但它并没有抑制通货膨胀,没有以平均年龄27-28岁人口所需的速度创造就业机会,也没有缩小不平等差距。在莫迪的想法中,这些选举应该标志着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即以反联邦主义为基调的集权,将叛逆且较发达的南方各邦置于印度人民党的控制之下,包括塔兰加纳、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这些邦是印度的小硅谷。简而言之,打造基于印度教至上主义的民族认同,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宪法。然而,印度人已经表明他们希望保持忠诚:俗话说“宗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放在盘子里的东西”,这对印度来说也是正确的。印度人希望在自己的盘子里找到福利,因为他们有太多的身份,而且像优雅的纱丽(女性的传统服装)一样色彩斑斓。 2.5 亿贱民、那些曾经被称为贱民、担心失去公共工作特权配额的人,以及 2 亿受到歧视的穆斯林,都是这个丰富多彩的身份的组成部分。
现在?莫迪于 6 月 9 日宣誓就职,开始他的第三个任期,但反省将持续数月,强大的地区政党提高了价格,以确保印度人民党不可或缺的合作。对于治理能力而言,安得拉邦首席部长奈杜和比哈尔邦首席部长库马尔的支持至关重要:两者之间大约有三十个席位,但在过去几十年里有着众所周知的摇摆不定的历史……
莫迪是否能够克服他作为两极分化者的局限性,接受必要的妥协,以维持他的联合政府的生存?他不确定,他不是一个四季皆宜的人。莫迪自 2001 年起首次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自 2014 年起担任总理,尽管现在谈论一个周期的结束还为时过早,但他从未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现在确定任何继任者还为时过早。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威权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Amit Shah),他是印度人民党的战略家,与RSS关系密切,RSS是一个意识形态而非政治运动,是莫迪政党的支柱。另一个是外交部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他是独立外交政策的缔造者,他只为国家利益做出选择,因此受到西方和俄罗斯的追捧。因此,印度正在进入一个政治不稳定的阶段,但这也将为更平衡的政治语法和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经济呢?民意调查后孟买证券交易所的下跌价值是相对的,事实上,价格表在 24 小时内就恢复了其价值,同时考虑到高盛的预测:到 2075 年,印度将以53 万亿美元(今天是第五位,有 4 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要忘记十年内印度中产阶级的人数将达到 4 亿。指导方针将发生变化,人们将更加关注失业、通货膨胀、不平等三项因素。此外,莫迪现在必须与联盟伙伴进行谈判,而重新焕发活力的反对派将在议会中发挥监督者的作用,这将阻止采取单边措施,反而可能有利于必不可少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改革。相反,莫迪面临着一个困境:如果他扩大福利,那么积极的基础设施项目(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的可用性就会减少,而这些项目是吸引国际投资的磁石,反过来又会推动经济繁荣。短期与长期:如果那些依赖福利的人无法享受到发展的好处,那么在一个有 10 亿人处于工作年龄但只有 4.3 亿人有固定工作的国家中就会出现停滞——50% 的毕业生失业——而其他的则漂浮在被适度定义为非正规经济的领域。
外交政策将具有实质性的连续性:历史和地理仍然至关重要。这一点从莫迪连任后首次出访莫斯科就可以看出,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给了他热情的拥抱。莫迪追求的目标是所有印度统治阶级的目标:保持所有大门敞开。莫斯科向德里出售欧洲不再购买的大部分石油,莫迪明确表示中国不是普京的唯一对话者,并将自己描绘成越来越有能力改变全球动态的南半球领导人。为此,莫斯科致力于成为一个日益合格和积极的对话者。普京打破国际孤立,莫迪阻止莫斯科进一步依附于北京:两国双赢。西方抱有任何幻想是没有用的:平衡行为和对国家利益的疯狂追求是印度外交政策与生俱来的。再次强调:印度与西方有共同利益,而不是价值观。
印度值得信任。我们已经在上一篇文章中回忆过作者加查兰·达斯的一句古老格言:“印度在夜间生长”。在这一点上,印度人和意大利人很相似:如果你让他们这么做,他们就会尽力而为。许多观察家赞扬发展中国家的强人,因为他们是决策者。但印度街头的民众似乎本能地明白,从长远来看,多元化、团结和多样性更可取,并表明他们希望保持自 1947 年以来所熟知的民主制度:他们不需要像中国那样的独裁政权。在印度,增长和自由相辅相成,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