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的战争,乌克兰战场上的走势完全没有按布鲁塞尔计划的进行。 对基辅失败的担忧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军事承诺,注定会排除任何欧洲谈判倡议

乌克兰前线看不到驱逐的迹象。 乌克兰面临什么危险? 在西方话语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价值观。 但我们对乌克兰的承诺不仅仅是为了捍卫我们的价值观。 在其他地区,在其他冲突中,我们的价值观也受到质疑,我们什么也不说,或很少说些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不采取行动。

西方国家并没有那么致力于帮助乌克兰以外面临领土扩张和战争罪行的国家。 这一点在巴以冲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西方各国总理谴责乌克兰战争罪行的迅速性和媒体频繁引用这些罪行的次数,与谴责加沙战争罪行时的胆怯形成鲜明对比,加沙战争是针对遭受封锁和饥荒的平民所刻意犯下的罪行。

在乌克兰冲突中,西方也是出于利益考虑,因为它发生在欧洲大陆。 西方国家正在花费巨额资金帮助遭受战争影响的乌克兰经济。

欧洲领导人多次发表声明,西方的信誉在这场战争中受到威胁。 因此,他们无法在当前条件下接受南方国家要求的停火。这意味着维持俄罗斯自 2022 年 2 月 24 日以及自 2014 年以来取得的领土成果。西方不断重申其战略信誉受到威胁。各国已将原则声明转化为现实。 如果战争在目前的情况下结束,西方在自己眼中将失去对俄罗斯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的大部分战略信誉。

西方人准备走多远? 问题是,如果这样下去,战争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应该采取措施帮助乌克兰的想法正在蔓延。 这不是维持现状的问题,而是赢得战争的问题,从而通过派遣西方军队来扭转乌克兰失去的领土,无论是在军事装备方面还是从人口角度来看。齿轮有时会变得无法控制。 这意味着冒着与俄罗斯发生直接战争的风险,而在冷战时期的苏联和美国集团之间、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之间,西方人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发生这种直接战争。

俄罗斯对北约国家的侵略似乎不太可能。 要么北约确实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联盟”,与俄罗斯的权力和资源差距阻止了莫斯科攻击北约,要么这个防御组织比其最狂热的支持者所说的要弱。

我们能赢得目前正在进行的战争吗? 今天这似乎不太可能。 俄罗斯可能会崩溃,但这并不是正在出现的主要情况。 如果不存在直接对抗的风险,冲突就有可能以战争的形式来维持立场。 最好的情况下,乌克兰军队将能够阻止俄罗斯推进或略微超越俄罗斯阵地。 通过时间和大量投资,我们可以努力弥补乌克兰军队相对于俄罗斯军队的军事装备短缺。 但顿巴斯不太可能被夺回,更不用说克里米亚了。

我们是否应该接受这场冲突几乎无限延长? 难道乌克兰人自己有一天不会要求阻止它吗? 西方对俄罗斯施加强大压力,要求其执行明斯克协议。 但西方国家却从未对乌克兰采取同样的措施来实施这些措施。 乌克兰前总统彼得·波罗申科拒绝执行这些协议,尽管他代表乌克兰签署了这些协议,理由是他是出于弱势地位这样做的。 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ladimir Zelenskij)曾在2019年用俄语进行竞选活动,希望与俄罗斯实现和平,但上台后并没有在这一点上表现得非常积极。 2019 年 12 月,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和弗拉基米尔·普京在巴黎会面,在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安格拉·默克尔的支持下达成了一项协议。 然而,回到基辅后,乌克兰总统在阵营中更激进成员的压力下改变了主意。

2022 年 3 月俄罗斯入侵爆发后,泽连斯基准备与普京妥协,将领土问题推迟到晚些时候,以支持立即停火。 如果乌克兰接受了这些当时被认为可耻的妥协,那么今天的处境不是会更好吗? 也许有一天乌克兰会接受他们。 战争旷日持久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乌克兰和俄罗斯双方都有更多死亡。 “谈判”一词不应像“停火”一词一样是一个禁忌词。 真正需要问但问得太少的问题是:收复失地以及实现泽连斯基的战争目标的可能性是否有最小的可能? 或者,我们会在很久以后,在双方都有更多人死亡的情况下,被迫接受停火吗? 经过26个月的战斗,面对重新征服顿巴斯的目标,愿意为之献身的乌克兰人越来越少,最初拯救基辅和保证乌克兰独立的热情逐渐消退。 人口不平等是这场冲突的决定性因素。 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固然很好,但最终这个国家将没有足够的人来使用这些武器。

如果在当前情况下停火,但要在晚些时候实现,西方的信誉将进一步受损。 有时您必须知道如何限制损失。 你必须知道不要因固执己见而陷入错误。 这些都是很难提出的重要问题。 我们应该接受维持现状多久? 西方人是否应该以乌克兰为榜样来制定他们的战争目标? 利益一致吗?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对乌克兰的管理以及该国就战争进行方式进行的内部辩论有清晰的认识? 寡头的分量、腐败的程度以及反腐败的有效性如何?

考虑到西方人的参与和付出的代价,为什么他们不能对战争的目标拥有发言权? 这是没有代表的税收。 西方国家支持乌克兰,但似乎没有发言权。 我们必须捍卫我们的利益,这可能意味着不会无条件地追随乌克兰政府。

地缘政治学家、国际与战略关系研究所所长

帕斯卡·博尼法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