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 年的德国 – 1991 年的俄罗斯:历史会重演吗?

文章作者: 安东·朱利奥·德·罗伯蒂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加给战败德国的错误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结束时西方的傲慢给后苏联的俄罗斯带来了不安全感。我们正在目睹新的、危险的对抗场景

根据一句流传甚广的格言,历史不会重演,但会多次押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韵律发生在 1991 年,当时俄罗斯联邦从苏联解体中崛起。那一年,俄罗斯的处境与1919年的德国非常相似,德国刚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西方联盟击败,并受到《凡尔赛和约》的严格管制。此外,1991 年和 1919 年这两个日期之间的这种一致性有助于唤起这两种情况以及随后的事态发展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谈论一个新的凡尔赛宫,它在不到一个世纪后实质上给俄罗斯带来了负担。
1991年12月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苏联解体后,战后德国的四个特征在当今的战后俄罗斯身上重现。

首先,减少了数以百万计的同胞居住的大片领土——19年的德国人和91年的俄罗斯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脱离了他们所认为的祖国,并受到他们经常采用的新国家主权的管辖。对他们采取歧视性措施。战后德国和 20 世纪 90 年代的俄罗斯之间的第二个相似之处反复出现在两国的经济生活中。在投降时,帝国已经背负着巨额战争费用,这些费用是由战败后无法兑现的贷款提供的,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由于战争造成的额外赔款负担,通货膨胀变得急剧且无法控制。这导致一战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的社会结构及其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产生了毁灭性的政治影响。
同样,在俄罗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决定了生产设备和共产主义制度的艰苦分配机制的危机,导致了压倒性的通货膨胀,在91年底变成了达到200%的恶性通货膨胀。因此,一个新的巨头阶层诞生了,被定义为寡头:由于私有化的新要求,临时企业家能够以有限的财务承诺获得大型国有生产联合体的控制权。

在德国和俄罗斯,由于在没有遭受真正失败的情况下接受对手大量投降的条件,军事部门也表现出类似的沮丧情绪。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谈判中表现出的灵活性也是出于对必须撤离东德阵地和住所的苏联士兵状况的担忧。然而,与 1919 年德国发生的情况不同的是,尽管军官和士兵感到不安和沮丧,但莫斯科军事机构的主要领导人并没有成为俄罗斯联邦政治辩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军队成为开放的另一个受害者。在改革之前,它一直是一个不受公众监督的机构,不会受到无能、腐败或与苏联经济衰退共谋的指控。他的声誉牢固地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荣誉之上。通过废除这一宣传机器,公开化暴露了其中存在的巨大浪费、腐败、种族间紧张、无能和裙带关系。
但 19 年的德国和 91 年的俄罗斯之间最重要的相似之处可以从对退出各自“战争”所商定的条件的遵守类型中看出,尽管这些战争的特点是不同类型的冲突,两者都具有全球性。 1918 年 10 月,德国根据威尔逊总统去年 1 月向美国参议院阐述的十四点要求停战并开始和平谈判,指出这些是“公正和持久和平”的基础。这些要点规定,基于自决原则,需平衡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利益,并且保护卷入冲突的人民。然而,从凡尔赛和平会议开始,德国出现了非常严峻的条件,与威尔逊的观点相去甚远,因此,和平被证明既不公正(甚至根据德国本身以外的广泛观点),也不持久,事实证明,正如元帅福煦预测,这只不过是“二十年的停战协议”。
同样,随着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会谈的开始以及“欧洲战略”中程导弹条约的签署,冷战的结束也分阶段进行。但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时刻是 1990 年 9 月布什和戈尔巴乔夫之间的赫尔辛基会谈,这一时刻在很大程度上被许多分析和评论所忽视,即德国统一和海湾战争前夕。会谈中,两位对话者之间开始了真正的联合:美国让俄罗斯接受德国统一,西方开始在波斯湾针对占领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采取军事行动。实际上,驻扎在德国东部的所有苏联军队均已撤出,莫斯科也放弃将海湾视为自己的保留领土。戈尔巴乔夫的对应措施是启动他一再援引的“新国际秩序”,而布什则同意在俄罗斯和美国之间就所有最相关的国际政治问题建立“轴心”的提议。

通过就结束德国分裂达成一致,两国领导人清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遗产,同时在轴心上达成了一致——预示着放弃对安理会决议频繁使用否决权——他们恢复了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保障者有效运作的能力。这一轴心将于次年 11 月在联合国安理会得到首次确认,但不幸的是,时间短暂,苏联就海湾危机第 678 号决议达成了共识,该决议假设使用武力结束对科威特的占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在与布什总统合着的回忆录中将这段话定义为“历史上的分水岭”。然而,这一轴心是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世界巩固、逐步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并由戈尔巴乔夫用他的新思维建立起来的自由国际秩序原则的基础上的。这一“历史”转折点的两位主角的消失,导致布什向戈尔巴乔夫做出的那些原则和保证迅速黯然失色。赫尔辛基协议衰落最明显的形象是 1999 年 3 月 23 日载俄罗斯总理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飞往华盛顿的飞机的逆转。正是在飞机上得知北约正准备未经俄罗斯同意,也没有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就开始轰炸塞尔维亚。

但战后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的类比还不止于此。北约向东的逐步扩张也让人想起20世纪20年代在德国周围建立的警戒线,其中包括小协约国的创建以及中欧国家和波兰的双边联盟。剩下的就是希望这些相似性的证据能让我们了解许多政治和军事领导人散布的危言耸听是多么危险。相反,必要的是和平的(非和平主义的)政策,通过在当前争端中确定所有参与者的利益的公平平衡来寻求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根据最新的选举结果,这似乎与人民的倾向一致。毫无疑问,这比他们的统治者所表达的要和平得多,1914 年梦游的阴影似乎笼罩着他们。

国际关系史学家、大西洋委员会副主席以及圣彼得堡大学访问学者。

安东·朱利奥·德·罗伯蒂斯